文:孙雨
来源:餐企老板内参(ID:cylbnc)
开餐厅连饭都懒得煮?知名茶餐厅因“预制米饭”被怒斥2024年上半年,“抵制预制菜”成为餐饮行业的主流关键词,当网友纷纷向“预制菜”泼冷水,整个行业开始放缓脚步的时候,谁能想到,预制米饭也粉墨登场,成为新的讨论热点。
近日,有香港网友网上发文,指当地某知名连锁餐厅疑似采用“预制米饭”。照片中,是餐厅门店外摆了6个写着“米饭”的纸箱,箱上印着“饭饭得”的商标。
此外,箱侧信息显示,米饭的主要配料有大米、水、食用调和油及食用盐,只需将米饭封口膜割开,直接放入微波炉以750w加热4至5分钟即可食用。
“愤怒”的市民,甚至扒出该米饭品牌所属的公司,其于2010年成立,主要生产企业团餐、学生餐、应急餐、堂食及流通便当等,其中包括预制米饭。在淘宝搜索可见,该店出售的独立包装的招牌米饭每盒售3.8元起,每箱70个则售218元。
在分享的帖子中,香港网友怒斥“连饭都不煮,直接叫货”。帖文一出,随即引来许多评论。
“早猜到,他们的饭像整个萝卜糕一样”
“叫货怎么会好吃呀,防腐剂又多,怎样都是新鲜的好吃点啦”
“这些预制米饭加热就能吃,很方便,但很难吃”
“现在香港的茶餐厅,真的很难找到一家能吃的”
此外,有网友表示自己也拍到过这家茶餐厅所属集团的另一冰室门店,亦摆放过相同牌子的预制米饭。随后,还有网友也扒出,两年前该集团的餐厅出品的柠茶没有柠檬,疑似用柠檬冲剂制作。
但也有网友表示不足为奇,“日本、韩国等地早已提供预制米饭”,“预制饭相对容易控制品质”。
香港的这起预制米饭事件并非孤例。
从社交平台上看,内地的餐饮市场中,预制米饭也已经悄然流行起来,特别是在快餐、外卖等场景中,预制米饭因其便捷和效率被许多商家采用,但看起来大部分消费者都不想买单……
头部品牌先后跨界入局预制的风终究吹向了大米近年来,入局预制米饭的品牌越来越多,盒马、紫燕百味鸡、金龙鱼等都有了预制米饭。随着头部入局,可见这一领域将越来越多引发关注。
盒马推出了品牌自营的“香米饭”,选用东北当季大米,3块钱左右,2分钟加热即食。保质期9个月,冷藏保存即可。据悉,这款产品可能是由金龙鱼供应的,金龙鱼年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,公司廊坊央厨目前主要为盒马、叮咚等平台生产常温米饭产品,项目进展良好。
而金龙鱼鲜米饭主打“好好吃饭就是鲜米饭”,产品可以常温保存,售价为3.5元。
农夫山泉也来势汹汹杀入战场,2022年,其母公司养生堂旗下“母亲”品牌,推出4款方便速食“即热米饭”。今年,目前还邀请了诸多消费者成为杂粮饭的新品体验官。3块5一份,无需刷锅,微波炉叮两分钟,即可“还原妈妈的味道”。
说到预制杂粮饭,新品牌嗨饭也不甘落后,推出了三款不同类型的预制米饭产品——燕麦红米饭、胚芽燕麦饭和新鲜白米饭。嗨饭主打健康杂粮,迎合了当下注重饮食结构的消费者。
紫燕百味鸡作为一个线下的卤味品牌,同样有自己的预制米饭,只是紫燕百味鸡的“东北大米饭”保质期更短,只有3天的保质期,迎合了希望快速用餐但又不想牺牲口感的消费者。
也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品牌跨界来做预制米饭。
比如服装品牌贵人鸟,2023年7月份旗下子公司宣布建设预制菜产业园,初期推出的主打产品为无菌速热米饭,拟打造湿地无菌米饭第一品牌。官方信息显示,预计2023年底将有两条产线达产,年产能约1亿盒。
曾经一手缔造核酸帝国的张核子也将手伸向了预制菜赛道。2023年8月7日,其公司武汉核子农业科技申请注册“九谷益圣”商标,分类为“方便食品”,商品主要包括方便米饭、米粉、由米制成的冻干食品等。
越来越多的品牌纷纷跨界进入预制米饭市场,这一现象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强大需求。
从自热锅到预制米饭日韩习以为常,国人争议不断事实上,提到预制米饭这阵风,就不得不提其前辈——“自热锅”。
曾霸占赛道顶流,经营自热锅的品牌“自嗨锅”、“莫小仙”、“饭乎”等,也曾是资本的宠儿,历经多轮融资,并掀起了一波“零售狂潮”。以自嗨锅为例,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营收分别为近8亿元、9.58亿元、9.92亿元。直到2022年收入略有下滑,营收8.2亿元。
自嗨锅“悄然变化”,基本可以代表这个品类的起伏过程。疫情激发了“宅家就餐”的需求,而伴随着开放和复苏,以现制为卖点的“单人下饭小火锅”热度飙升,迅速抢走当年的自热锅受众;同时,“预制”伴随的负面评价,也让自热锅陷入舆论困局,再加上上游供应链不够成熟,导致这一品类在食安问题上也频频翻车……
去年,一则热搜,将“退热”的自热锅又曝光在大众视野之下。热搜话题为#自热米饭的米,不是真大米#,一时间,“重组米”、“复合大米”被冠以“科技与狠活”标签,并受到了消费者的争议。
本质上来说,预制米饭和自热锅一脉相承,也是懒人经济的产物。
预制米其实学名叫“无菌包装米饭”,由于进行了彻底的灭菌处理,使得米饭可以保持长期的安全性和新鲜度。只不过,在消费者的“口口相传”之下,无菌包装演变成了“预制”。
数据显示,目前“预制米饭”的消费群体,主要集中在00后、05后,其中18-24岁的人群超过45%,尤其是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白领占比接近一半。相比起来,日韩的预制米饭市场,比中国出现得更早,接受度也明显更高——日本预制米饭产量从2012年的14万2355吨,增加到了2022年的24万5811吨;韩国速食米饭市场也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,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200亿韩元(约为26.18亿人民币)。
这背后有很多原因,比如日本自然灾害较为频繁,韩国国内大米消费量逐渐减少等等。
而中国的预制米饭市场,还处于增长初期,2022年规模仅有11.86亿元。因此,不少专家认为,预制米饭市场,尚有足够的增长空间。
尽管在餐饮行业,有部分消费者对预制米饭呈现抵制态度,认为这种米饭不如现煮米饭新鲜、香甜,但“存在即合理”,预制米饭也是有自己的消费群体,尤其以留学生、打工人等为代表。
在小红书上,不乏网友分享自己对预制米饭的需要和热爱:“快5年没有用电饭锅做过米饭了,这个饭真的又方便又好吃。”“最开始觉得这设计好奇怪,来了七年了发现这种米饭真好啊!”“国内是不是没有这种微波米饭啊!我愿称之为我的救命发明。”
预制米饭不仅能够节省时间,还拯救一大波“下厨无能”的消费者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提供了一种无需复杂准备、无需处理餐后繁琐清洁的解决方案。
另一种观点则完全相反,近一年来,“拒绝预制”成为一众餐厅的新标签,“现制”也成了不少餐厅揽客的“筹码”。不仅有现炒,还有现煮、现蒸、现包、现炸等等,可以说,万物都可现场制作。归根结底,是“预制”二字总是激怒消费者,餐厅但凡和预制沾边,都容易沦为众矢之的。
现制成风,这只会让“预制米饭”的拓展之路更添阻碍。
遭狠批的预制米饭会成为未来主流吗?从自热锅的“前车之鉴”,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预制米饭即将面临的曲折路径。
我国人口基数世界第一,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,大约有8亿人口以大米饭为主食。然而,从前文香港市民“反预制”事件可见,对“烟火气”有追求的国人,在接纳程度上可谓并不高。至少,在现阶段,遭到狠批的预制米饭,尚未打动主流消费者。
也有业内人士分析,方便、速食本没有错,可以满足一部分的特殊就餐场景,从零售的角度来看,预制米饭增速可喜,说明切中了市场需求。但如果叠加了“贵价”、“智商税”,如若再在食品安全维度有所缺失,将更难打动人心。预制米饭目前仍然没有打消大众的信任顾虑,可以说,还处在“保守探索时期”。
而从实体餐厅的角度来看,顾客进入餐厅落座点餐,需要的是全方位的“体验感”,食品安全是底线,新鲜健康是基础。目前,就连预制菜都还处在风口浪尖上,如果餐厅用起了预制米饭,很显然,更加难以说服顾客。